- 342
我校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
- 作者:宣传部
- 来源:
- 时间:2016-04-18
我校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
本网讯(实习记者 段思佳 通讯员 贾海洋 邓玲芝 李梦娇)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那么,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意识具体是指什么呢?新的《国家安全法》又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践行《国家安全法》,保护自身的安全呢?对此,记者特别采访了我校保卫处办公室主任汪秀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汪秀云说:“根据《国家安全法》第2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既包括安全状态,也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国家安全意识是维护国家安全,抵御境外势力渗透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意识。而大学生要做到,提高守法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
随着国家的发展,199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法》已难以适应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需要,因而新法应运而生。汪秀云介绍:新法有五大亮点,它是集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法;致力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文化安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为太空、深海、极地等新型领域国家安全提供法律支撑。
汪老师提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时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行为。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互联网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属于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中国的互联网主权应受到尊重和维护。同样,网络犯罪不能忽视,利用互联网进行欺诈交易,盗窃他人财产,建立淫秽网站、传播淫秽信息,发布发动言论、危害国家安全,制造网络病毒、引发社会恐慌。那大学生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违反了安全法。
文化入侵同样属于安全教育中的一大重点。中华文化正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为此更要积极弘扬我国优秀文化。汪秀云说:“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多元价值观的形成。但是在一定程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理解不深刻,易受到表面新鲜感的影响,容易造成价值观取向的偏差。那就要求学生们做到,积极获取课外传统文化知识,并用于实践之中去。还要加强宣传,在继承中发扬。”
我校对安全教育日也是高度重视,对此学校会举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汪秀云指出,学校将就日常安全教育和重要节点安全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活动。在新生入学时就会进行入学安全知识教育,每月会群发信息进行安全教育的通知,每周学生例会时对学生骨干进行安全教育。平时利用学校广电中心进行宣传,办公楼电子屏幕会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组织学生观看公益广告和安全教育动画片等多种形式。
保卫处在校门口摆点宣传
保卫处老师向同学们发放宣传手册
学生编辑:周畅 审核: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