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
我校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二)
- 作者:
- 来源:宣传统战部
- 时间:2025-09-04
编者按:国威雄壮,军旗猎猎。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举国瞩目,万众沸腾。一场阅兵,一次凝聚,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我校师生热血沸腾,热议不止。在此,我们记录下这些澎湃的心声,见证他们如何将震撼与自豪,转化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婉菲:
9月3日上午,我怀着崇敬之心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内心深受触动。
这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兵式中,战旗方队无疑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那一面面浸染着硝烟、镌刻着番号的战旗,都是抗战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都书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教学中,历史讲解绝不能是冰冷的史实罗列。我们要以战旗为“活教材”,将战旗背后的英雄故事、抗争历程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具象的历史记忆中触摸抗战精神的内核;更要结合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引导学生认清正确二战史观的核心要义,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纵深中读懂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的真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份精神传承,正是我们培养新时代青年历史自觉与使命担当的重要根基。
文学与新闻学院辅导员 段晓光: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让我深刻体会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阅兵展示的国防实力与抗战时期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我要帮助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伟大的抗战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要将其融入日常工作,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阅兵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我要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工作要创新形式,增强“现场感”,通过组织观看阅兵、举办座谈会、参观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感受责任;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将专业学习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要重视仪式教育,通过规范升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等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要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避免狭隘民族主义。
我会将阅兵带来的震撼转化为工作动力,引导学生在回顾历史中珍惜当下,在感受国威中坚定自信,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金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和开创未来的盛会。抗日战争,在湖湘大地也曾留下深刻印记: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湘西会战等重大战役,无不彰显着先烈们视死如归的抗争精神与保家卫国的坚定意志。其中湘西会战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胜利之战、转折之战。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中国战场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更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观看完阅兵仪式,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工科教师,我将努力发挥专业特长,潜心培育青年学子,致力于攻克西方为我国发展设置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党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 王鹏亮: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今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场盛会,从庄严的升旗仪式与各界代表出席,到威武雄壮的阅兵式,再到八万羽和平鸽翱翔于天安门上空,无不彰显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对和平的珍视守护。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此次盛大阅兵让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
音乐学院教师 陈曼倚: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雄壮的军乐声与威武的阅兵方阵交织,引发了我的深刻思考。
一是阅兵式的音乐力量,体现时代特色和强军风采的曲目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生动教材,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二是培根铸魂的担当,音乐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艺术实践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在美育沃土中深耕细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三是教育强国的使命,我们要合理运用AI技术,以音乐为桥梁,连接历史与未来,在推进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奏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教育科学与法学学院综合办主任 王健:
铭记胜利80年,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前,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众志成城、一往无前的勇气,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战英雄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不仅是峥嵘岁月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挥斥方裘,青年教师更应自觉肩负时代重任,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与青年学子一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步履不停、自立自强,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祖国万岁!
基础医学院教师 周静:
今天,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80载岁月流转,亲历者渐少,但历史不该被冲淡——纪念,是为铭记牺牲、传承精神、守护和平。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500 多万军民伤亡的数字背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这份用生命换来的胜利与贡献,理应永远镌刻在民族记忆里。
当45个方队以威武之姿驶过天安门,“一老一新”徒步方队的同框尤为震撼---老部队的臂章上,仿佛还留存着战火的印记,那是“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具象传承;新型作战力量的现代化装备闪烁着科技光芒,那是强军路上继往开来的时代答卷,二者交织,正是人民军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的生动写照。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阅兵主题,更让我想起医学使命与和平的深层联结。80年前,医务工作者在断壁残垣中抢治伤员,以仁心筑起生命防线;如今我们回望历史,便是要将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融入每一次对学生的引导中。
作为高校教师,我要将这份厚重的精神传承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青年一代既不忘来时的路,更坚定走好未来的路,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 董萌朦(退伍兵):
今天,观看完九三大阅兵,胸间那枚党员徽章似被骄阳焐得发烫,万千感慨如潮奔涌,眼眶几次发热——不是刻意的感动,而是那些熟悉的细节总在不经意间撞过来:正步落地时鞋跟与地面的撞击声,像极了当年连队会操时震得胸腔发颤的节奏;战旗手绷得笔直的下颌线,让我想起第一次在军旗前宣誓时,攥得发白的指节。
当直升机群驮着晨曦掠过天际,三面旗帜在气流中舒展如浪,"70""V"字编队划破长空的刹那,恍惚望见卢沟桥的石狮正睁开眼,望见平型关的烽火化作尾迹云的金边。徒步方队里,抗战老部队的番号在风中轻颤,仿佛能听见太行山下的军号与此刻的正步声重叠;年轻将士的钢枪映着秋阳,枪托叩击地面的声响,恰似在为台儿庄的英魂擂响安魂鼓。战旗方队擎起的百余面旗帜,每一面都浸过硝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红旗上,仿佛还沾着1937年的弹孔;狼牙山五壮士所在部队的战旗,猎猎声里藏着纵身跃崖的决绝。
铁甲洪流碾过长安街时,东风导弹的尾焰与当年八路军的步枪刺刀,在时空中完成了一场庄严接力。歼击机群穿云破雾,翼尖的霞光与延安窑洞的灯火遥相呼应——原来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我们的征途从来是用热血焐热冻土,用脊梁撑起苍穹。
红旗漫卷处,青春恰自来。曾执钢枪守过凌晨四点的岗哨,如今握粉笔站在三尺讲台,这身党员的底色从未改变。当战鹰在蓝天写下"和平"二字,我忽然读懂:所谓传承,是把阅兵场的震撼化作工作和学习里的温度,是让课本上的"家国"二字,在我们和学生心头长成如方阵般挺拔的模样。且以我笔为炬,以我心为壤,在教育的星河下,播撒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光。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学生 高泽宇:
当《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那醒目的“1945”与“2025”,无声地诉说着这80年的艰辛历程。
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党员,看着陆地上步兵方阵,如钢铁长城般坚毅;看着蓝天之上飞行的歼-系列直升机,似雄鹰般矫健;看着阅兵仪式上那一件件现代化、智能化的新型作战武器,闪耀着科技的光芒,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我心中迸发。我深知,这份强大的军事力量背后,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祖国,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不懈奋斗的成果。未来,我愿投身其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外国语学院学生 厉悦: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号召全国人民汲取抗战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我们不再是任人欺侮的“大虫”,而是翱翔九天的巨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青春恰是来,我们与国同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从伟大先辈上汲取力量和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音乐学院学生 崔毓超:
这场历时约90分钟的国家盛典,以其磅礴的气势、深邃的内涵和昂扬的精神,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场盛典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对于曾担任音乐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建助理的我,阅兵中 “历史 + 科技”的呈现方式,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我们要善用 “历史 + 科技”双引擎,一方面,利用抗战历史、强军成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党员同志在回顾历史、感受成就中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让党建工作更具时代性、吸引力和凝聚力。
当8万羽和平鸽与8万只气球腾空而起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对和平的渴望与坚守,这也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最好的纪念。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易玉熙:
天安门广场上铁流奔涌、战鹰呼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壮观场面让我心潮澎湃,更让我思考:在这样的时代,像我一样的学生干部能做些什么?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阅兵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宣誓。作为党员学生干部,我们或许暂时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比如,耐心倾听一位同学的烦恼,在团队合作时多一份担当。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其实正是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传承着那份责任与担当。看着受阅官兵们坚毅的眼神和整齐的步伐,我想到的是他们日常训练的艰辛与汗水。当新型国产装备驶过广场,那份自豪感真的难以言表。阅兵给我的,不只是一时的震撼,更是持续的动力。作为党员干部,我将带着这份感动和责任,更积极地投入到为同学服务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学生 王柯欣: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后,我内心深受震撼,倍感自豪。首次亮相的网络空间作战方队和国产无人机集群的先进能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飞跃发展,也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专业技能对于守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助力新质战斗力生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暑假,我积极参加了左权县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活动,在点滴付出中真切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这段经历,与我观看阅兵后的澎湃心情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信念:既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用科技力量服务社会、奉献国防;也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预备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吾辈自强,当以青春守护盛世中华;科技强军,需以代码筑牢网络长城。未来的道路上,我愿将个人的计算机专业所学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为强国兴军贡献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公共卫生学院学生 叶星宁: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天安门广场上,正步声声彻云霄、车轮滚滚似雷鸣,这是穿越80年烽火的历史回响、是今日盛世告慰不朽英魂的复兴足音!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国防力量的飞跃发展,以及我国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坚定决心。我们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身为公卫学子,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向着红旗指引的方向,以实干笃定前进,以奋斗开启未来,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守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福祉而努力。衷心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基础医学院学生 李霜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天安门盛大举行。当徒步方队踏着铿锵步伐走过,当先进装备列阵展现实力,当空中梯队划破长空,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我不仅看到了国家国防力量的崛起,更从这场“守护和平”的盛典中,读懂了医者与军人共通的使命——以专业为盾,护佑生命与家国。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回望抗战历史,战场上军人用钢枪抵御外敌,而后方医者则用手术刀与药品筑起“生命防线”。从过去的土炮土枪到如今的先进武器,是科技发展的力量,也是人类智慧的重要开创。如今阅兵式上的先进装备,与当年的“土炮土枪”形成鲜明对比,正如现代医学从传统诊疗走向精准医疗——从依赖经验诊断到借助CT、MRI等影像技术定位病灶,从单一药物治疗到靶向药、免疫治疗的多维度方案,科技进步不仅筑牢了国防,也让医者有了更强大的“武器”去对抗疾病。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我们无需手握钢枪,却要以手术刀为“剑”、以医学知识为“盾”,在守护人民健康的“战场”上坚守,用医者仁心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和平篇章”,让生命之花与和平之花共同绚烂绽放。
一审:孙丽 二审:贺炜鹏 三审:谭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