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湖南的摩崖石刻 ——大阪世博会湖南周“湖湘传统文化专场”纪实(14)
日期:2025-09-08 08:54:03  作者:张京华 来源:  浏览量:2377


“摩崖石刻”是直接刻写在不可移动的山体上的古人文字。湖南的摩崖石刻往往沿着水路交通,分布在丹霞地貌的岩石和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上,历经唐宋元明清,成点成片。内容多为吟咏先贤,描摹胜景,体裁多为诗文游记,构成了独特的“石刻上的文学史”。

胡代松主席的这段主持词是对“摩崖石刻”的一个简短明白的定义。“石刻上的文学史”出自2010年的一篇论文《石刻上的文学史:唐宋文人在湖南的仕宦游历与诗文题记》,是经过学者论证的概念。

(朝阳岩外景,唐晓群拍摄)

(浯溪外景,李科提供)

(拙岩外景,张京华拍)

(衡山现代摹刻《禹王碑》外景,航拍) 

这段主持词,配图是唐晓群拍摄的朝阳岩外景、李科提供的浯溪外景、我拍摄的含晖岩外景,以及江船上拍摄的拙岩外景,和航拍的衡山现代摹刻《禹王碑》外景,可谓处处有来历。

然而,就在8月5日我们赴日途中,意外收到来自州市的一份《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潇湘会客厅”永州摩崖石刻主题采访提纲》。下午4点多我落地开机就收到这份材料,并且被告知:“明天下午的潇湘会客厅活动结束之后,媒体记者们需要对你们以及日方的专家进行采访,我先把目前的采访提纲发给您一份。”因为潇湘会客厅文化论坛是首尾完整的设计,我并没把这份材料放在心上,也没正面回复,只说收到。

这份材料共计1800字,内容如下:

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潇湘会客厅”永州摩崖石刻主题采访提纲

一、中方专家提问及参考回答

问题1:张教授您好!对于不太了解永州摩崖石刻的观众,您能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它最核心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是什么吗?

参考回答:

永州摩崖石刻的价值,可概括为“三重瑰宝”。  

第一是历史档案的瑰宝。以祁阳浯溪碑林为例,现存505方石刻,从唐代延续至民国,跨越1200余年。其中唐代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的《大唐中兴颂》,真实记录了大唐中兴的历史,堪称“刻在石头上的《资治通鉴》”。  

第二是艺术真迹的瑰宝。这里集中保存了颜真卿、黄庭坚、米芾等200余位名家的手书真迹。颜体楷书雄浑苍劲,字径逾20厘米,在天然崖壁上更显磅礴气势,是研究中国书法演变的“露天博物馆”。  

第三是精神传承的瑰宝。从柳宗元等贬谪文人的“岩壁铭志”,到周敦颐的“石壁传道”,这些题刻凝聚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坚韧风骨的实物见证。

问题2:永州市近年来在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工作带来了哪些看得见的改变?

参考回答:永州市高度重视摩崖石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是强化科学保护根基。投入专项资金超4000万元实施本体抢救工程,运用0.01毫米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建立数字档案。尤其建成了全国首家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使2100余方石刻实现“云端永生”。二是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编制7处国保单位专项保护规划,为29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建立“四有”档案。推动《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条例》立法,从制度上保障安全。三是创新文化活化路径。打造“千年打卡胜地”文旅品牌,开发“石刻研学之旅”精品路线。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华中兴颂”摩崖石刻拓片展,目前永州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已被国家文物局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引发全世界关注。  

问题3:您认为本次活动周对于提升永州摩崖石刻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有何意义?对未来有何期许?

参考回答:这是向世界级平台展示永州文化的绝佳机会。中日文化渊源深厚,日本许多文化元素(如书法、禅宗)都能在永州石刻中找到共鸣。期待以石为媒,吸引更多国际学者、游客前来永州实地探访,也期待未来与日本文博机构在保护技术、研究出版、展览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守护这份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二、日方专家提问及参考回答

问题1:(专家姓名)先生/女士,您好!作为东亚石刻艺术研究专家,您如何评价永州摩崖石刻在国际石刻艺术史,尤其是在东亚背景下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参考回答:永州摩崖石刻是东亚石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价值在于:时间序列完整,完整呈现了唐代以来中国南方石刻艺术的发展脉络,这在世界范围都属罕见;内容极其丰富多元,涵盖历史事件、文学诗词、书法名迹、哲学思想;保存状态相对良好,许多名家真迹历历可见。在东亚视角下,它为我们理解日本平安、镰仓时代石刻艺术的源头、唐风的影响以及中日佛教、书法交流提供了极其珍贵、不可替代的实物例证。其地位,可称为“理解古代东亚文明的关键石刻群落”之一。

问题2:您认为永州摩崖石刻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参考回答:从内容看,永州石刻中唐代佛教造像题记,与日本奈良东大寺同期经幢的纹饰、字体同源共流,印证了佛教东传的历史脉络。从形式比较,日本奈良多胡碑以官方政令为主,而永州石刻展现文人寄情山水的自发创作。二者恰似双子星座,共同构成东亚石刻文化的完整谱系。更深远的是保护经验的互鉴,中国对摩崖石刻的数字化技术和“保护性利用”模式,对日本面临的风化碑刻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明的对话,正始于对这些共同遗产的珍视。

 (含晖岩外景,张京华拍)

问题3:您认为对于希望体验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日本文化爱好者或游客来说,实地探访永州摩崖石刻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您会推荐怎么体验?

参考回答:最吸引人的是“身临其境的千年穿越感”!在浯溪碑林,可以亲手触摸颜真卿书的《大唐中兴颂》巨碑,感受盛唐气;在朝阳岩,沿江寻访元结、柳宗元的足迹,感悟将家国情怀寄托于山水的心境;在阳华岩,洞窟内的唐宋题刻,让人惊叹于古人巧思。我尤其推荐浯溪碑林,当站在浯溪崖壁前,亲见《大唐中兴颂》原刻时——那些直径20余厘米的颜体大字,在粗粝岩面上仍透出雷霆万钧的笔力,石面的天然肌理与千年风化痕迹,赋予书法一种纸张无法呈现的雄浑沧桑。建议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历史温度,感受“千年的书香石韵”,日本游客定会不虚此行。

不料住进酒店,晚里12点,冉毅教授突然上传了这份媒体参考答案的日文翻译。她说:“我到宾馆后就发送日译文,现在车上,不好操作。在手机上处理,没带电脑来。需要用就用吧。”她是在旅行途中翻译的,很辛苦。我在半夜1点猛然醒来,看到日文翻译,知道出大事了。

原来指名发给我的材料,也同时发给了冉教授。

原来冉教授得到的指令是再翻译发给两位日本教授。

原来嘉宾采访要回答参考答案。

原来四个人要回答同样的参考答案。

永州摩崖石刻总量约2000幅,是我做的估算。我在团队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再校准杨宗君《永州石刻拾萃》的数据,再参考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的数据,累计到了1700幅,最后估算成总量约2000幅。现在不知被什么人增加100,变成了2100余方了。

我在北大历史学系读本科,用我母亲一个月的工资,骑自行车到王府井大街中华书局门市部,驮回一套《资治通鉴》,共计20册294卷,在毕业前读完,并且做了不少札记。现在第一次听说浯溪碑林是“刻在石头上的《资治通鉴》”。

我告诉冉毅教授,如果日本学者这样回答,他将身败名裂。

我不知道这份《采访提纲》出自什么人之手,但在深夜2点,它被我当作一次突发危机事故,被叫停了。

 

 


Baidu
88betway88